新闻动态 /
李豫,唐朝的第九任皇帝,是继安史之乱后登基的首位皇帝。虽然他不如唐太宗李世民或唐玄宗李隆基等皇帝知名,但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,他凭借非凡的政治才能,成功剿除宦官集团,铲除了李辅国等权臣,终于稳固了自己的皇位,并为大唐带来了一线生机。
李豫,原名李俶,生于公元726年,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子。自幼勤奋好学,精通儒家经典,他的为人仁爱宽厚且果敢决断,尤其擅长控制自己的情绪,极受父亲李隆基的宠爱。十五岁时,李俶被封为广平郡王,前途一片光明。然而,命运在安史之乱爆发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。公元755年,安禄山起兵叛乱,李俶在十九岁时被迫跟随李隆基逃往成都,然而在马嵬驿兵变后,他与李隆基分道扬镳,跟随其父李亨北上。
展开剩余80%李亨在灵武即位后,任命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,负责讨伐叛军。在李泌与郭子仪的帮助下,唐军成功收复了长安与洛阳。757年,李俶被立为太子,翌年李亨因李俶出生时“豫州献嘉禾”的祥瑞,决定为其改名李豫。此时的宫廷早已与往日不同,宦官集团在李亨的纵容下迅速崛起,成为朝廷的新政治力量,李辅国、程元振掌控中央禁军,鱼朝恩则在外面统领节度使,权势日盛。
李辅国成为唐朝历史上首位宦官宰相,凭借权力打压政敌,联合张皇后操纵朝政,并在继承人问题上与张皇后发生冲突。张皇后支持越王李系,而李辅国则力挺李豫,两方势力展开激烈斗争。762年,张皇后密谋废除李豫为太子,但被李辅国察觉,并与程元振联手,调动禁军进宫,最终在宫中杀死张皇后及其党羽。李亨因过度惊吓不久去世,李豫在宦官集团的支持下继位,成为唐代宗。
李豫继位后,宦官李辅国的权力却并未削弱,反而在政治上愈加猖獗,甚至对李豫说:“大家只管坐在内殿,外事由老奴处理。”尽管李豫心中愤怒,但他深知自己的皇位是李辅国“保护”下得来的,自己随时可能被抛弃乃至致命。为了保全自己,李豫只得忍气吞声,尊李辅国为“尚父”,与他商议政务,实际成了傀儡。然而,李豫身为皇帝,如何容忍权臣压制?经过深思熟虑,他终于决定采取行动,铲除宦官的权力。
李豫的首个目标便是李辅国。自安史之乱后,李辅国掌控了朝政的大权,甚至宰相的奏事必须通过他。李豫利用“先与之”的策略,通过加封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、晋爵博陆郡王,麻痹李辅国,让他放松警惕。同时,李豫又与程元振暗中合作,挑拨李辅国与程元振的关系,通过授予程元振更高的职务,最终剥夺了李辅国的兵权。当李辅国感到无望时,他不得不提出辞职,李豫顺势罢免了他。
然而,李豫并未让李辅国轻松退场,他意识到要彻底消除威胁,于是秘密命令程元振暗杀李辅国。李辅国死后,李豫不仅清除了他,还羞辱了他的尸体。而程元振在此时迅速被提拔,成为新的权力中心,甚至比李辅国更加强势,开始打压反对派,肆意专权。面对程元振的专横,李豫虽感愤怒,但仍未出手,因为程元振手握兵权。763年,吐蕃进攻唐朝边境,程元振却故意隐瞒消息,导致长安失守,李豫仓皇出逃。程元振的失误和专权引起了朝廷的不满,李豫终于决定罢免他。
763年11月,郭子仪率军收复长安,李豫也从陕州回到京城。然而,程元振竟试图恢复自己的权力,偷偷返回长安,但被御史揭发并弹劾,最终被流放至溱州,并在那里遭遇仇家毒手。
在李豫稳固了自己的权力后,他的目标转向了其他宦官势力,其中最具威胁的是鱼朝恩。鱼朝恩凭借在唐朝初期的显赫地位,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。他控制着数十万大军,朝廷上下都必须敬畏他。763年,吐蕃大举进犯,李豫出逃时,鱼朝恩凭借军力重振唐朝禁军,掌控了朝政,甚至不顾皇帝的权威,公开威胁宰相。李豫知道,鱼朝恩手中握有重兵,一旦与他对立,自己的生命也可能受到威胁。为了避免直接对抗,李豫与元载联合,策划智取鱼朝恩。
770年寒食节,李豫在皇宫设宴,故意将鱼朝恩留在宫内,借机诱捕他。最终,鱼朝恩在李豫的指示下被擒获并在内侍省被处死。此后,李豫开始清算宦官集团,彻底打击了宦官专权。
李豫的政治手段非常高明,他在位期间,虽然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,但凭借出色的谋略和果断的行动,成功收复了朝政大权,并为唐朝的稳定作出了贡献。尽管李豫为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,然而,他的健康状况急剧下滑,最终于779年因病去世,享年五十四岁。在他去世后,唐朝虽然暂时稳定,但最终走向了衰败。
发布于:天津市